首页 新闻资讯政策关注行业协会文化产业文化活动文化旅游人物访谈公益活动陕西非遗文化艺术
新闻资讯

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 “影视陕军”在行动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13
摘要:近日,为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而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首映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央党校、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总工会、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领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天津市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等电影

       近日,为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而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首映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央党校、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总工会、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领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天津市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等电影出品、摄制方领导,周恩来总理亲属、当年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电影主创、顾问团队,以及文艺界、评论界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共700余人参加了首映发布会。该片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天津市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摄制,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出品。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历经四年精心筹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历史使命,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通过周恩来总理的视觉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13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四个时空交错进行的艺术手法讲述了周恩来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历史与现实打通,创新而巧妙地串联起了延安人民、北京知青、身边工作人员等人物群像。

  影片出品、摄制方以及主创团队在四年的时间里为此部影片做了大量充分准备:深入采访周秉德等周恩来总理亲属,以及周恩来秘书赵炜、警卫高振普等总理身边工作人员,从多方面了解当时的历史,进一步了解总理的工作、生活及个人思想等,为创作做准备;深入采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的多位专家,详细了解相关史实,为创作做好铺垫;收集整理大量与周总理本人以及“回延安”这段历史有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图书、影像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史料等;召开专家座谈会、创作座谈会等主题会议,对影片主题、内容、创作手法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讨论。剧本进行了十余次修改,精益求精。

  与以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着力刻画领袖群像相比,影片首次以周恩来总理个人视觉及情感为情节推动力,以历史闪回、时空穿越的手法表现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延安革命、新中国特殊时期的延安建设和当下的新延安,回顾和展现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国内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延续,最终回归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回顾历史,着眼当下,展望未来。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根据我省著名作家曹谷溪文学作品《周总理回延安》改编, 70多次成功扮演周恩来总理的特型演员刘劲亲自执导并担任主演,携手唐国强、卢奇、黄薇等实力戏骨,演绎一代伟人对人民的深情牵挂,讴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据悉,即日起至本月15日,电影出品及主创团队还将在天津、济南、成都、西安、延安五地,开展点映活动。影片将于5月15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记者张静 实习生商凯军

  中哈首部合拍片

  《音乐家》西安举行看片会

  5月11日下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首部合拍故事影片《音乐家》,在西安举行看片会。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电影局、西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文艺界、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各院线代表近300人出席看片会。

  电影《音乐家》由陕西省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北京闪亮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影集团共同出品,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影视陕军”的力量突出。

  让中哈两国人文交流落地生花

  《音乐家》由我国著名演员胡军、袁泉、剧雪和哈萨克斯坦国宝级演员别里克·艾特占诺夫、阿鲁赞·加佐别可娃等联袂主演,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被战火阻挡在异乡,受到了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及其姐姐一家的救助,在战乱中心怀祖国,用音乐激励人们抗击法西斯的动人故事。

  昨日看片会电影放映前,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王吉德代表活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写的《黄河大合唱》鼓舞过无数华夏儿女,而战争音乐史诗电影《音乐家》作为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的精品大作,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两国政府间《中哈合作拍摄电影协议》的启动项目。两国合拍此片,极大促进了中哈两国人文交流。

  据悉,《音乐家》已定档5月17日在中哈两国同步上映。

  创作拍摄近5年 2万人参与

  昨日看片会现场,《音乐家》的总策划和出品人、闪亮影业董事长沈健在现场,为西安观众分享了影片背后故事。

  他表示,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难岁月,《黄河大合唱》为中华民族奏响了最激越的音符。可很多人并不知晓,《黄河大合唱》曲作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去世时年仅40岁,而且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在异国他乡艰难度过的。“《音乐家》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人了解冼星海辉煌人生的最后岁月,也真正理解什么叫作忠诚、使命、奉献与不忘初心。”

  沈健表示,剧组在创作拍摄中,投入了真情实感,为将冼星海的动人故事搬上大银幕,整个幕后团队耗时两年在中哈两国实地走访,收集与冼星海有关的一手资料。摄制组辗转中哈俄三地拍摄,先后有300人参加剧组,2万人参与拍摄,整个创作拍摄历时近5年,“《音乐家》这部电影的意义已经超越影视作品本身,成为中哈两国友谊的象征。”

  再现冼星海的光辉人生

  今年正值《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周年,当《音乐家》电影大幕拉开,影片展现的冼星海人生的最后岁月,让不少现场观众动容。

  从延安到莫斯科再到阿拉木图,冼星海在生命最后5年的漂泊历程中,始终怀着对祖国的深切思念。片中冼星海在中哈边境对祖国的多次回望,跪下抓一把祖国土地上的积雪等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影片中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外甥女小卡丽娅情同父女,这段关系与他对远在延安的妻女的思念互相辉映,两段“父女深情”的故事贯穿电影始终,配合电影开场时冼星海留给妻女“半年之后我就能回来”的承诺,非常打动人心。

  片尾,冼星海穿越中哈两国,再度指挥演奏起那首《黄河大合唱》。旋律激昂的歌曲鼓舞了两国人民,也成为这位人民音乐家生命最后的绝唱,释放出巨大的情感力量,让许多当日观影的西安观众潸然泪下。    

  记者 孙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 大秦文化网 m.zsb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