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政策关注行业协会文化产业文化活动文化旅游人物访谈公益活动陕西非遗文化艺术
文化产业

陕西安康:小金蚕孕育大文化

作者:任学武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4-19
摘要:鎏金铜蚕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5月13日,丝路之源幸福安康2018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专家学者围绕发现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与枢纽经济等话题展开了讨论。该论
陕西安康:小金蚕孕育大文化(图1)
“鎏金铜蚕”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5月13日,“丝路之源·幸福安康”——2018“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专家学者围绕发现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与枢纽经济等话题展开了讨论。该论坛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文物局和安康市政府承办,是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重要论坛活动之一。

 

  “汉武帝建元三年,27岁的张骞离开汉都长安,凿空西域,打通了被匈奴阻塞的东西方交通线路,建立起古代东西方贸易大通道‘丝绸之路’。历经数千年,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远去,遗留下来稀少的物质遗存就成为昔日繁荣与辉煌的最好见证。”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表示,作为丝路文物的重要代表,“鎏金铜蚕”自出土以后,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两次赴日本参加“丝路之都——长安秘宝”和“丝绸之路的辉煌——中国灿烂的珍宝展览”,近年来,更是多次在全国各地展出,引发强烈关注。

 

  “文物的价值在于揭示物质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鎏金铜蚕’是丝绸之路繁荣贸易的见证,生动再现了汉唐丝路上‘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历史画卷。”强跃说,“鎏金铜蚕”的发现充分印证了“丝路之源”之说,它是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和丝织品贸易在汉代东西方贸易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生动体现。

 

  “要深入研究‘鎏金铜蚕’的文化含量、历史含量、市场含量。”作为一位花了35年时间,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走了4万多公里的学者,文学评论家肖云儒表示,要用一种大文化的眼光来看“鎏金铜蚕”,“它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象征,应该在让更多人知道、了解‘鎏金铜蚕’的同时,做大做强相关文化产业。”

 

  作为“鎏金铜蚕”的发现地,石泉县是西北地区蚕桑大县。穿越千年,如今在石泉县,古老的蚕桑产业已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从育苗栽桑、制种养蚕,到缫丝织绸、副产品加工等“一条龙”式的完整产业链。同时,石泉县还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丝绸企业线下、线上并进的营销体系,已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石泉县现有桑园面积69822亩,其中优质桑园5万亩,养蚕农户近万户,占总农户数的22%。2016年石泉县蚕桑产业总产值达15.36亿元,其中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3.5亿元,规模以上丝绸工业产值11.86亿元。蚕桑丝绸展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仅如此,石泉县还加快推进蚕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步伐。以养蚕坊、蚕桑文化室、缫丝织造坊、鎏金蚕丝绸馆、蚕桑博物馆五大部分为主体的石泉蚕桑文化园,目前已经成为石泉县的标志性人文景观与县域旅游的特色亮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石泉县还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桑葚采摘、养蚕体验和蚕桑美食等休闲体验旅游基地,2017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亿元。

 

  关于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论坛上表示,一个地区不管多么偏远,都应该有一张名片。“‘鎏金铜蚕’出自安康、出自陕西,这就为安康找到了融入‘一带一路’的崭新名片。”龙永图说,可以把“鎏金铜蚕”和陕西其他文物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览,使其成为一种拉近相互感情、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让世界见证丝绸之路的历史,也让陕西更加自信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据悉,因“鎏金铜蚕”声名远播的安康市,在第三届丝博会期间共签约项目204个,总投资755.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83个,总投资654.5亿元;协议项目21个,总投资101亿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 大秦文化网 m.zsb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