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政策关注行业协会文化产业文化活动文化旅游人物访谈公益活动陕西非遗文化艺术
人物访谈

心中闪耀着光明 剧本歌颂着崇高 ——记陕西籍著名作家、编剧唐栋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07
摘要:麻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唤醒。话剧《麻醉师》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每当在舞台上被演员铿锵有力地说出来时,都会引起现场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简单一句话,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为陕西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麻醉师》自2016年首演以来备受好评,先后荣获了

      “麻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唤醒。”话剧《麻醉师》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每当在舞台上被演员铿锵有力地说出来时,都会引起现场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简单一句话,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为陕西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麻醉师》自2016年首演以来备受好评,先后荣获了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这部精心打磨的作品成为编剧唐栋的代表作之一,也让这位陕西出身的作家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文学的孜孜追求

 

  从1966年,15岁的唐栋在《陕西日报》发表诗歌开始,他就孜孜不倦地奔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几十年笔耕不辍,唐栋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曹禺剧本奖、文华剧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 

  1985年,唐栋成为原兰州军区文艺创作室的创作员,独特的军旅经历成为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他用文字描述着他最熟悉的人,讲述着他最熟悉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士兵汪哈哈经过艰苦历练成为坚强战士的《雪线》,自称“雪岛”战士扎根边疆的《雪岛》,描述机智勇敢的汽车兵刘汉洲的《雪神》,刻画坚毅沉着的班长的《野性的冰山》,以及《沉默的冰山》中把一生默默献给雪原的杨福,《冰山下的驼铃》中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义务种菜的老兵吴根茂,《孤烟》中独自守护老营房的晁浩北,还有《失踪的士兵》中被冰雪吞噬了的士兵章土豆,等等。特别是小说《兵车行》,在发表后荣获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为电视剧,翻译成多国文字。 

  正值文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唐栋调任原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团长,从此由文学创作转入戏剧创作。他说,这种转变不知不觉,身不由己,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自己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不停地往前走,起初是“工作需要我写”,后来就成“我自己要写”了。2010年,他创作的大型话剧《共产党宣言》上演后好评如潮,引起了空前反响。2017年,他根据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已故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的故事为西安演艺集团创作的话剧《麻醉师》的剧本,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感人至深的当代军旅医生形象。2018年,他为西安话剧院创作的话剧《柳青》的剧本,生动展示了柳青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为人民著书立说的思想情怀和光辉形象。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话剧《苍穹之上》、重庆歌舞剧院创作的舞剧《杜甫》与话剧《柳青》,三部由他担任编剧的作品同时被推荐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而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话剧《麻醉师》和舞剧《沙湾往事》两部由他编剧的作品获得了文华大奖。 

 

  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西京医院已故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医生,他是医院的“拼命三郎”,创造了麻醉七万例无事故的纪录,却由于长期高负荷的工作,晕倒在手术台旁,经检查已是肝癌晚期。而身患绝症的他在手术后依然战斗在医护的第一线,指导学生科研。为了展现陈绍洋的感人事迹与可贵精神,话剧《麻醉师》诞生了,担任编剧的正是唐栋。 

  陈绍洋大爱无私、甘于奉献的事迹真实感人,这些故事为话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又给编剧带来了多重难题:如何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浓缩他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一生?如何塑造一位鲜活的英雄人物?如何让舞台上的人物走进观众心里? 

  唐栋牢牢抓住了以生活的真实作艺术的呈现这条剧作结构的主线,借助鲜活生动的语言和精心设置的情节,将素材进行了艺术化的裁选、梳理、加工、提炼,编织起了一根贯穿主人公一生行动轨迹的红丝线。在主人公形象的具体塑造中,则更着重从人物心理层面、内心活动去刻画人物形象,同时通过主人公与妻子、女儿、同事等的互动,从侧面来丰富人物形象。 

  在舞台上塑造好英雄人物并不容易,而陈绍洋这个角色却有血有肉、真实感人,非常丰满。唐栋自述,为了深度刻画好这个人物,他数次赴西安采访人物原型陈绍洋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随着采访的深入,陈绍洋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他也一步步走进了陈绍洋的精神世界。 

  唐栋说,那些一抓一大把的感天动地的平凡和真实,汇聚成崇高的英雄主义与献身精神,文章的感召力生命力就在其中。 

 

  讲述更丰富的柳青故事 

 

  2018年是柳青逝世40周年,为弘扬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西安话剧院创排了现实题材话剧《柳青》。编剧这一重要的任务,同样交给了唐栋。 

  柳青的故事,许多陕西人都不陌生,他带着妻女在长安皇甫村扎根14年,与村民亲如一家,想群众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紧密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最终创作出经典的《创业史》。 

  如何将熟悉的人物塑造得更深刻,唐栋并没有急于创作,他开始重新阅读柳青的作品,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读,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他所有时间都放在阅读上。为了搜集更多素材,唐栋专门前往柳青扎根生活了14年的皇甫村。唐栋还去拜访了柳青的女儿刘可风,刘可风为他提供了很多素材,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唐栋说:“我和这个剧本很有缘分,我上小学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创业史》。1967年1月,我和同学去武汉,途经西安的时候,还碰巧见到了柳青。创作这个剧本,是因为我对柳青很有感情。我是柳青的老乡,而且对他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他比较熟悉。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柳青的形象和精神通过舞台艺术更好地展现出来。” 

  在唐栋的精心打磨下,话剧《柳青》的剧本完成了。唐栋将《创业史》中的故事情节融入柳青的现实生活,让小说中的人物走到柳青身边,让话剧和小说这两个文本取得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将柳青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为人民立传、紧贴时代的思考和生命律动真实地再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评价说:“要给观众呈现一个立体、丰富的艺术形象,就要对柳青进行再加工,对素材进行提炼,形成具体的情节、故事、冲突。话剧《柳青》剧情设计紧凑,构思巧妙,这既是对柳青的塑造,也是对《创业史》的再创造,让剧本和小说这两个文本有了精神上的联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 大秦文化网 m.zsb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