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政策关注 行业协会 文化产业 文化活动 文化旅游 人物访谈 公益活动 陕西非遗 文化艺术
陕西非遗

让七夕节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李羽佳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17
摘要: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极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其体现的自由浪漫的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以及诠释的爱情永恒主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8月14日,记者在七夕节到来前专访了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黎荔,共同探讨七

       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极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其体现的自由浪漫的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以及诠释的爱情永恒主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8月14日,记者在七夕节到来前专访了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黎荔,共同探讨七夕节的文化内涵。

       黎荔介绍说,七夕节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从西汉时期开始,牛郎、织女就成为体现男耕女织生活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淮南子》《风俗通》中,出现了“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和“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传说,在民间也有了七夕夜外出“看牛郎、织女相会”的活动。魏晋南北朝时,七夕乞巧则成为普遍的节俗活动。到了隋唐,文人墨客颇为喜爱吟咏七夕,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近千篇有关七夕的诗作。宋代的乞巧活动更为丰富,每逢七夕节,民间便设乞巧市,专卖乞巧物,同时出现了乞巧楼、乞巧棚等,卖“花瓜”“巧果”等应节食品,还有丢巧针、穿针乞巧等习俗。明清时期,七夕节作为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各项活动精彩纷呈。民间“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还有“女子陈香烛于庭,或露台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的记载。

       对于一些商家把七夕节当“情人节”推出相关营销活动,黎荔认为,七夕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但随着七夕节临近,“浪漫经济”的升温既增添了节日的浪漫气氛,又繁荣了消费市场,也无可厚非。然而,不少商家一味地把七夕节当“情人节”,注重“情人”意蕴,煞费苦心地推出各种营销方式以及钻石、黄金、铂金、翡翠等商品,这就忽视了七夕节的文化底蕴,与七夕节的节日气氛不相匹配。

       她说,“七夕经济”不可缺失文化内涵。一旦脱离了民族性,抛弃了文化元素,七夕节就会变味,“浪漫经济”也会被沙化、被透支。长此以往,七夕节的浪漫情怀将一去不复返。不管是“节日经济”,还是“浪漫经济”,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润,只有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浪漫经济”,才能让“浪漫经济”更具生命力。

       “要利用七夕节复兴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黎荔说,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体现了独具东方情调的浪漫色彩。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要让七夕文化代代传承,就要找到传统和现实的契合点,既不能让传统文化在急功近利的开发和喧嚣中迷失,又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互相融合,给七夕文化不断注入现代元素。

       她表示,我们可以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开展各类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活动,包括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演示传统文化习俗、制作传统文化节日用品、展演群众性文艺节目等,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引导广大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 188金宝官网-118金宝app-188宝金博官网是多少 m.zsb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16148号-1